中新社怒江1月4日电题:云南省怒江州插上科技翅膀,数字农业助力脱贫。
作者方伟斌
滇西北怒江大峡谷是闻名中外的东方大峡谷。它神秘、原始、简单。怒江流经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是mainland China贫困高发县(市)之一。连日来,记者走访当地,借助科技兴农,当地“点-线-面”扶贫成效显著。
怒江州山地面积占99.96%。罗比雪山和高黎贡山包括贯穿怒江的V型峡谷地貌。垂直高差3000米以上,90%以上的耕地坡度在25以上。州政府泸水市委常委王晓燕告诉中新社记者,泸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全力推进社会救助。
“点”变脸的力量
在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一大片绿油油的沃干林令人赏心悦目。村民左雪峰介绍,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石头山。2019年8月,老窝镇政府联合云南省农科院柑橘创新团队、电商品多多,设立柑橘扶贫示范项目。
云南省农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说,老窝村昼夜温差大,果实更甜。他带着村民科学培育沃甘,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村民形容种下的树苗“长得像喝牛奶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信任他,加入了沃根种植队。
“线”相互沟通传递能量。
老窝村山峰多,上下落差大。沃干森林的每棵树下都藏着一个谜。智能滴灌系统将椪柑的每一棵树、每一排、每一片连接起来。在种植初期,他们将智能滴灌系统埋在地下。
村民张莉蓉告诉记者,用手指操作电脑,80亩沃干林的浇水工作可以在一天内完成,过去需要一周时间。
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学会了操作无人机。村里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配有精准变量施药控制器,可以对沃甘森林进行大面积施药。
“面对面”由一只手控制
在老窝村的山谷里,总能看到一些电子设备矗立在森林里。上面有风向标和探头,机身上写着“远程湿度监测站”。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是老窝村和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共同打造的天地一体化精准农业监控系统。
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鑫来自赵春江院士团队,是老窝村智能农业系统规划建设的负责人。他说,智慧果园的应用推广将节省人力物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甚至一部手机就能管理整片果林。
云南瓜果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水果篮的常客。在老窝村,记者看到了一种看起来像柚子,吃起来很甜的水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高俊萧炎说,它有一个“亲戚”佛手,广东人对此并不陌生,属于同一家族。
2016年8月,广东珠海帮扶怒江州。广东省第三次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怒江州州委常委、副省长叶榛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资金2.645亿元(人民币,下同)开展产业帮扶,涉及特色蔬菜种植等166个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