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12月15日电12月的河北,冬天的气息很浓,但曲周县种苗产业园的智能大棚里却是一片绿色。温室的管理者刘瑞平正在农业物联网控制平台上设置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参数。“这几天,气温明显下降。新培育的茄子苗、黄瓜苗需要加强光照,提高室温。只需要在这个控制平台中设置具体的参数,其他的工作就交给智能控制系统了。”刘瑞平说。
据了解,2018年,曲周县依托河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建设了500亩育苗产业园核心区,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自动潮汐灌溉系统、智能愈合室、人工气候催芽室、自动加热降温系统,实现了从播种到成苗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监管。可以掌握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等。通过你的手机或电脑连接到“云端”,为苗木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
近年来,曲周县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无人机巡检、遥控、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智能精准管理,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5万多农民增收致富。
其中,曲周县四号镇金沃福小麦种植合作社流转800多亩土地种植节水小麦。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中国农业大学师生长年住村提供技术指导,引进了无人机遥感精准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新技术,仿佛给农业装上了一个“智能大脑”,成本和收益都降了又增。800亩小麦仅节水一项就增收10多万元。
“农业智能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方向.”曲周县委书记范蠡说,曲周县主动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先进农业技术,争取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力度,全面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周县还成立了县校合作办公室,与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建立了项目共建、数据共享、成果共享等多项工作机制。中国农业大学衢州试验站副站长张红彦说,中国农业大学在衢州成立了第一个科技研究院,一批批研究生入驻研究院,解决了制约农业高产高效的关键因素,引进和推广了50多项农业新技术。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参与三个“智慧农业”项目,衢州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渠县一方面请“外人”进来,一方面组织当地农业大户走出去,通过参观学习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成为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周闲县每个大型农业经营实体都有一个或多个sci认定的大学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