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大棚有序地坐落在道路两旁。温室前的LED屏幕显示空气温度和湿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温室中作物的生长情况也显示在屏幕的各个方向上。
“以前种植大棚完全靠人工、通风、浇水、施肥,都是凭摸索的经验。数量只是粗略估计,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温湿度稍有不合适,就容易育苗失败。”正在给庄稼通风的合作社负责人何书超说。
由于何书超在眼前的4个大棚里安装了智能装置,可以通过传感器远程实时采集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和远程管理。
“与过去相比,每亩地每年可减少15%的化肥用量,每亩地每年可减少投资1000元左右。投资减少了,效益却增加了。同样,种西红柿每亩能增产10%左右。”他说。
在这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科技带来的变化肉眼可见:作物信息的实时监测,实现了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为高效生产优质、生态、安全的产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增强了农业项目的发展潜力。
目前,合作社年蔬菜种苗已达2000多万株,每年可为周边16个村提供项目分红约33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
在当地,智慧农业引领发展方向。目前,定陶区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建成50多个智慧农业项目,技术指导积极跟进。
黄店镇徐庄村的李爱梅是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家缺少劳动力,2019年来到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有70块钱的收入,冬天大棚里比其他地方暖和。”她说。
是菏泽市黄店镇及其周边较早大规模种植大棚蔬菜的专业镇。目前种植面积约3.6万亩。近年来,当地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合作社和企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带动了全区传统蔬菜大棚的转型升级,逐步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黄店镇镇长李明说,“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智慧农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建设了智能双膜玫瑰育苗温室、高标准智能育苗日光温室、农业跨境电商孵化基地等智慧农业扶贫项目,不仅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还使845户1903贫困户实现了长期稳定脱贫。”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