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caams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主办的2021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公布了2020智慧农业“种子工程”30大典型案例名单,涵盖智慧灌溉、智慧温室、智慧田间、数字乡村等多个领域。微物联《古林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集成项目》凭借高效精准的种植技术体系,成功入选2020“种子工程”30强典型案例。 古大田数字农业项目充分利用了建设区域农业生产用地大规模流转的优势。根据宁波水田特点,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了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技术体系,在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集成示范。 在总体规划上,谷林数字大田通过建设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配置高效精准的新型农业机械和完整的数字化农业装备与系统,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化作业、精准导航和实时信息采集,突出了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耕作整地、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情调度与监测、精准收获等系统。基于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地面传感器网络等多源信息。配置物联网设施设备,配置农机远程监控装置,建立农机协同作业服务系统、农业生产管理系统、车载天地一体化农情监测与决策平台。同时,开发了中试结果展示系统和技术管理平台。 此外,谷林优质高效稻田种植数字农业集成项目还整理清理了部分田地,改变了稻田小而零碎的现状,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改造了部分田块的排水沟,按沟渠设计植保机械的路径,突破了植保机械在水稻种植中应用的瓶颈,填补了全程机械化的不足。该项目结合宁波本地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多元化投资、专业化运作、加强资源整合、政府监管等措施,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农旅结合”的基础上,展示了当地数字化农机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构建“以农促旅,以旅促农”模式提供了示范。 古田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生产和种植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实现了人工成本降低10%、用水量减少10%、化肥施用量减少8%、单产提高2%。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产业化应用模式,对规模化生产和田间种植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随着谷林水稻高效种植项目的投入使用,巨大的经济效益将推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在农场的进一步推广。 据了解,此次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大会共有300多人参加,包括全国政府部门领导、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等行业知名专家、智慧农业代表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会议旨在挖掘一批典型人物 多年来,微物联一直深耕智慧农业领域,谷林优质高效稻田种植数字农业一体化项目的成功示范将为托普带来更多动力。我们将始终坚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联合多方力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数字乡村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