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2/4/4 13:38:10您的位置: >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 正文

数字农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和农村的数字化发展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务院、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在支持农村科技振兴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科研“一盘棋”、“创新全过程”、“服务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新格局,在推进数字农村、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们来到了“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规划、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等重要历史节点。这也是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普及应用,实现乡村整体振兴?
信息化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新时期农业科技的新要求,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实践,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广大农村存在资源规划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水平滞后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
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外界的信息转化和发展经验,使农业农村农民与城市的联系无限紧密,在信息化的作用下逐步弥合城乡发展的差距,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为“人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是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便捷畅通的群众利益诉求和信息反馈渠道,如“移动议事大厅”等线上线下平台,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愿望,使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广大村民的诉求,实现不同治理主体的协同,提高乡村治理效率。
三是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原本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被智能化的机器设备所取代。点击屏幕,地块分布、幼苗生长、土壤湿度、温度尽在掌握。动动手指,就能“对症下药”,把庄稼缺的补回来。不仅如此,从春耕播种到秋种秋收,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销售,全程数据管理精细、高效、环保,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
四是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长期以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网络建设
首先,中国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水平仍然偏低。《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水平达到36.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而在美国,这一数字超过70%。目前,美国80%的农场都实现了信息化,每个农场都连接着50多台物联网设备。可见,我国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智慧农业缺乏技术储备。农业生物特性,以及工业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农业领域往往不能有效解决农业问题,因此必须开展基于农业生物特性和农业问题的专项研究。由于缺乏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中国的智慧农业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10年以上,尤其是在农业传感器、农业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等方面。
三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够充分。要解决农业产业的一些实际问题,仅仅是“利用技术”本身,“互联网农业”并不能完全释放数字红利。与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相比,农业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存在一定差距。《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显示,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仅占农业增加值的7.3%,远低于工业18.3%、服务业35.9%的水平。
总体来看,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数字经济产值与我国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占GDP 34.8%的数字经济总量严重不匹配。
农业在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还是需要精准解决。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关键时期,仍面临着以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这样或那样的“硬骨头”工程任务,需要深入精准解决。
一是推动数字农业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深化投资、研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智能供应链系统中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投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投入也需要更多支持。同时,要深化技术创新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第二,做好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安全。
各行业、各部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共享现有信息,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采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制定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规范,同时保证数字信息的安全。
三是提升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智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超高清视频物联网部署,结合大量据等技术,打造平安校园。开展以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为专题的5G远程互动教学,通过高清远程授课的方式,将名校名师的高清教学直播课堂传输到更多学校,实现偏远山区的孩子与重点名校学生同上一堂课。
四是重视人才培养。
缺乏人才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应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加大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支持数字乡村创新创业,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同时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等相关主体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当今时代,数字化与信息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其同样赋能广袤农村地区,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在数字化建设浪潮奔涌的时代,我们应顺应发展潮流,抢抓信息化建设新机遇,让“数字乡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目标。来源:通信信息报

微物联
本文网址:http://www.weiwulian.cn/news/2891.html

微物联:全生态物联网项目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软件协同物联网硬件的项目开发。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到智能物联网化的升级转型。

您可能感兴趣

全国热线电话

0531-86088957

周一到周六8:00-21:00(北京时间)

  • 业务合作:1761613580@qq.com

  • 微信联系:SEOCEO

Copyright 2015 - 2022

微物联 Wei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物联网/www.weiwulian.cn/鲁ICP备1800802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