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 3354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答记者问。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通知,认定江苏邳州3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创建省市县产业园3189个,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记者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 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请介绍一下工业园区的推进情况? 答: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姓农、务农、为农、促农”宗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振兴。各地按照“产加技”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选择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技术,发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一批集中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许多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地区或国家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均产值达75亿元,其中15个超过100亿元。二是创新了与农业的紧密结合机制,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合作加工营销”利益联合体的建立,显著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2019年,151个国家级工业园区近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三是培育增长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各地大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引导先进生产力“出城入园、入农”,形成一批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目前,国家工业园区已聚集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0家,年纳税总额近200亿元。第四,促进了产村融合,推动了农村建设。许多地方以产业繁荣、乡村美丽、生态优越为导向,将产业园区建设与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培育了一批乡土村落和特色小镇,形成了产业围绕新村、新村围绕产业建设的乡村建设布局,提升了乡村功能,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 问:中央政府对获批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奖励。请告诉我们这种安排的特点 答: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中央财政共安排奖补资金91.2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区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产业园区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基层干部反映,产业园已成为涉农项目建设的标杆,效果好、资金使用效率高、社会资本投入大。一是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自主权。中央财政将对以奖代补方式批准创建的工业园区给予适当支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权。二是先建后补,推动建立地方工业园区。根据批准设立、中期评估、评审认定情况,中央财政分批对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奖补。这种奖补方式有利于促进地方组织加强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工业园区创建成效。三是实行省级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根据省级财政自有资金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年度规模,分阶段确定纳入国家工业园区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工业园区申报指标。经批准创建并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问: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支持建立了10个以现代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对中国种子行业扭亏为盈有什么作用? 答:建设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园区理念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探索。2019年、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10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农作物种业为主导产业,包括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四川省邛崃市、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福建省建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等7个工业园区。畜禽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包括广东省新兴县、北京市平谷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三个工业园区。目前,农业部和财政部已认定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四川省邛崃市三个产业园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各地要充分发挥种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主体集中、要素集约的平台载体作用,以科技研发、种业孵化和公共服务为重点,构建强大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工业园区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 争力。
问:我们了解到,各地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采取了哪些创新做法推进产业园建设?
答:近年来,各地普遍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牵引性全局性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创新管理机制。广东省出台支持产业园建设21条政策措施,安排财政资金75亿元建设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产业园,基本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四川省建设11个国家级、132个省级、761个市县级产业园,每年按三、四、五星分级确定省级产业园名单,安排省财政资金5亿元,分别奖补五星级2000万元、四星级1500万元、三星级1000万元。在总结借鉴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积极探索,逐步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业园管理体系。一是创新“先创后认”建设机制。对经过2-3年建设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两次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创建资格。基层反映,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从严把关,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产业园建设。各地普遍参考借鉴该管理方式,出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省、市、县产业园建设。二是创新推广“园长制”责任机制。支持产业园所在地县级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园长”,负责组织推动产业园建设。有的县市主要领导反映,产业园工作是重点任务、振兴大事,每月都要听产业园汇报、每月都要到产业园走一走,有问题马上解决。三是创新产业园管理机制。产业园一般横跨多个乡镇,关联多个部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多个环节,涉及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多种要素,依靠农业农村部门一家推进力量有限。借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经验,鼓励在覆盖范围广、跨多个乡镇的国家和省级产业园推广管委会管理机制,由正式编制人员或专职人员承担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抓得实、投入大、效果好,请问“十四五”期间推进产业园建设有什么打算?
答:“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对标新目标,推动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快数字技术向农业各领域渗透,提升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工作推进上,可以概括为“提质、扩面、强基”3个关键词。一是“提质”,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每县选准1-2个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链条增值,实现“一县一特、一特一园、一园一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扩面”,即提高产业园覆盖面。按照普惠性、竞争性、政策性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支持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各地全面推动省市县级产业园建设,实现涉农县产业园全覆盖。三是“强基”,即加强产业园建设管理。研究制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办法,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政府专项债用于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强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发挥好产业园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示范作用。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