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纵观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进入农业,推动整个农业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重庆的智慧农业发展如何?农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创新成果?
昨(11)日,2020网上智慧博览会智汇八方新闻中心邀请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信息中心、重庆市农科院农机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嘉宾,围绕数字农业、智慧农机、农业AI创新成果,探讨重庆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G技术已经应用于智慧农业。
“重庆市农科院紧紧围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应用。通过建设重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形成连接‘农田-云-用户’,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提升价值链,促进智慧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发展的农业物联网生态。”重庆市农科院副院长虫火谷表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等方面,重庆智慧农业在行业和省市层面呈现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5G、AI等技术如何助力智慧农业?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龙表示,农业工程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农业机械和农学的结合。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像人一样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诊断和解决方案。
在工程应用方面,农业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智能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同时也在农业生产经营的诸多方面得到应用,建设了许多农业工程示范。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虫火谷表示,5G技术已经在智慧农业中得到应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匹配产销需求,加强监测预警,准确研判,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同时,积极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通过手机APP、区县长直播商品等方式大力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装满米袋子、菜篮子、果盘。”虫火谷简介。
4平台助力重庆农业数字化转型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涉及农产品从田间到口中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合。重庆市农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欧亿表示,目前已经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一是搭建山地农业大数据平台。立足重庆丘陵地区,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融合技术,构建了集科研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山地农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是智慧乡村、智慧园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村为单位,搭建了武隆区复兴村三维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村农业基地、三产融合、乡村旅游、党建等进行智能化管理。目前,该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是丘陵山区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根据重庆土地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对土壤墒情、苗情、虫情等农业环境因素的监测,构建丘陵山区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精准管理,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这四个平台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很大贡献。”欧亿说道。
智能农业机械促进无人驾驶农田作业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智能农机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智能农机是相对于传统农机而言的。智能农业机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需要实现与人无关的操作和无人操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只是一种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重庆市农科院农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崔金波表示,实现“无人农场”和“无人果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重庆地处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和耕地严重的限制,都是重庆发展智能农机或农业机械化的挑战。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农业机械研究所,主要从事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的研发。近年来,它在智能化方面对果园机械做了一些研究。“我关注两台机器。第一种是果园无人打靶机,可以精准施药,使农药利用率更高,农药施用量减少50%以上。第二个是果园采摘机器人,采用六轴机械臂,现在处于最后的调试和实验阶段。”崔金波介绍。来源:重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