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的难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4/4 15:01:23您的位置: > 物联网百科 > 正文

坐在家里,吹着空调,动动手指,点点鼠标,施肥,喷药,浇水,就能把地里的庄稼长势尽收眼底…………….

前景如此迷人的农业物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但始终处于试验、示范、推广阶段,“雷声大雨点小”,“自己唱戏”。虽然物联网技术可以让智能农业“活”起来,但是农业物联网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主要集中在设施农业中的生产环境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农产品溯源、粮食储运等方面。并已出色地进行了应用。然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是现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制约了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基本上是包产到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适合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普及。个体农户只能购买自己的设备来部署土壤养分检测、配方施肥等应用,单一使用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不明显。目前设施农业发展渐入佳境,也是因为温室或果园的范围小,可控性强,易于管理,能找到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点。然而,真正的农业生产和应用应该面向大规模的户外田间而不是温室大棚,缺乏统一的户外田间大规模规划和管理是阻碍农业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根本问题。

二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造成应用推广困难。

物联网的应用需要部署传感器。农业传感器多为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等化学传感器,但传感器成本高是难以突破的瓶颈。比如测量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价格昂贵,后期维护成本高,而农作物利润率普遍较低。所以物联网应用部署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导致农民不愿意部署。因此,物联网的应用目前还不适合普通作物,只能用于种植对成本不敏感的作物,如名贵花卉、水果、药材等。

三是物联网技术产品尚未成熟,设备性能远低于应用预期。

与环保等其他工业应用一样,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应用要求,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高。如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叶面分析仪等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且设备需要长期暴露在农田自然环境中,遭受烈日、风雨的折磨,经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使用。根据一些用户的口碑,类似的传感器设备,国外进口产品只需要三年维护,而国内产品需要三个月维护,所以性能差距很大。虽然国内产品价格占优,但严重影响应用和实施的效果,极大挫伤了用户的积累。用于追踪生猪来源的耳标丢标率高,RFID因潮湿不稳定,经常被误读。另外,产品(包括软件)在可操作性方面也有待提高。

微物联
本文网址:http://www.weiwulian.cn/iotwiki/3215.html

微物联:全生态物联网项目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软件协同物联网硬件的项目开发。为用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农业,助力传统产业到智能物联网化的升级转型。

您可能感兴趣

全国热线电话

0531-86088957

周一到周六8:00-21:00(北京时间)

  • 业务合作:1761613580@qq.com

  • 微信联系:SEOCEO

Copyright 2015 - 2022

微物联 Wei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物联网/www.weiwulian.cn/鲁ICP备1800802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