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咨询机构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智能农业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报告》,基于应用(硬件、网络平台和服务)的智能农业市场预计将从2016年的92.2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8.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8%。以蔬菜种植为例,温室温度控制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温室的产量和效益,温室的产量和效益基本靠人力来实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短缺,迫切需要提供低风险、高附加值的服务。为大棚种植户提供先进可靠的智能温控产品和技术,同时提高种植效率。因此,周涛智能作为农业智能自动化产品的研发供应商,致力于互联网农业智能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温室智能控制设备,搭建智能农业温室数据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一整套智能控制解决方案。Ang香港投资几千万。据创始人崔新华社报道,考虑到农民对智能产品的认可,周涛智能主要为蔬菜大棚用户提供温度控制器和整套通风温控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对于硬件产品,结合相应的软件服务,每10分钟自动向手机推送温度信息,农民可以直接在APP端进行相关操作控制。从性能上看,产品可靠性好,转速10万转,每次工作不到10种;工作温度范围为-20~ 65~C,湿度为15%~90%。它具有较高的比温、耐湿和耐腐蚀性能,可应用于太阳能发电。温室、塑料拱棚、连栋温室等蔬菜大棚的温度控制。从实际效果来看,平均三个大棚可以节省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一年可以帮助农民节省至少2万元的人工成本;通过精确控制温室内的温度,一般可以提高果蔬产量30%以上。至于如何推向市场,崔新华表示,公司成立较早,推广和提供全机产品的团队较多。但后续发现进展缓慢,所以根据农业的特殊性进行了调整。市场和电子模块产品主要通过与下游设备制造商合作提供。据悉,截至去年底,已售出近2000台周涛智能林鹏智能风扇,农民平均每天应用频率20次,覆盖内蒙古寿光、青州、应城等地区。未来,当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它会利用设备采集的数据,逐步打通农业种植的上下游链条以及相应的市场布局。就竞争而言,典型的市场参与者有三类:一是系统集成商,其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订单相对有限,产品庞大齐全;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产品性能存在一些缺陷;第三,市场定位相对有限。但在产品性能和当前销量上也有差异。相比之下,崔老师表示,周涛智能的核心优势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性能;二是团队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电子设备行业从业经验;第三,创始人本人有实际种植经验。同时,崔新华社还表示,鉴于农业大棚种植环境复杂,农村电压不稳定,我们的产品和算法还有待改进。MS将继续快速迭代。团队方面,目前公司总规模超过25家。创始人崔新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海外担任安捷伦电子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