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如此迷人的农业物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但始终处于试验、示范、推广阶段,“雷声大雨点小”,“自己唱自己看”。物联网技术虽然可以让智能农业“活”起来,但其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说,中国80%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现在,在中国整体城市化的背景下,谁来保护农民的利益?即使没有国家政策,当代农村的年轻人去城镇打工,田地如何处置就成了问题。 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农业工作还处于人力阶段,远没有达到美国的完全机械化,人均耕地面积也比较低,所以对机械化的需求并不迫切,这在某些情况下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说明农业物联网潜力巨大。 农业的物联网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所谓低端,不是技术的低端,而是关注度不够。很多大企业都把智能家居放在上面,不得不说,能用智能家居的都是有钱人,自然也有钱支持这个行业。农业物联网的研究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农业有很多缺点,见效慢,操作时间长,地区差异大,资金回笼慢。没有政策倾斜,很难实现良好的农业物联网建设。这是现在特别奇怪的情况。很明显,即使是一个依赖进口大米的国家,对自己的土地也不是很热情。 发展农业物联网,需要很多条件,但效益不是一两年就能看到的。如何平衡这种投入和收益的关系,是全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